在燕山山脉的环抱中,承德“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也沉淀下深厚的农耕文化。长期以来,如何让深山优质特产走出大山、对接广阔市场,是推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课题。
自“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启动以来,经过数年深耕,已在京津冀积攒下良好口碑。面对发展瓶颈,我市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以“供应链升级+电商突破+物流优化”三维发力,为品牌注入新活力,让山水间的“土宝贝”蜕变为百姓致富的“金招牌”。
链通全国,构建优质农产品供应链矩阵
9月10日,内蒙古敖汉旗黄羊洼镇的千亩谷田金黄遍野,“承德山水”团队与当地农户共同为“宫霄御选种植基地”揭牌。这片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黍粟黄金产区”,正式纳入“承德山水”品牌矩阵,成为其供应链布局的重要支点。
“同样品种的小米,本地产品单价比敖汉旗高近一元,且产量有限,难以承接大规模订单。”承德山水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中龙坦言,为打破本土农产品“规模小、溢价高”的困境,“承德山水”主动跳出地域局限,开启“全国选品、本地赋能”模式,不仅将敖汉旗优质小米纳入供应链,还筛选东北大米、山东蘑菇酱等30类全国名优农产品,与承德杏仁、山楂、板栗等本土特产形成“组合拳”。
选品过程中,“承德山水”严守品质标准,通过引入外部优质供应链、本地种植户改进技术、降本提质等方式,形成“外引促内升”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承德山水”已整合全国200余款地标产品,总产品数量达1264个。
电商突围,让乡村好物触达千万餐桌
“这小米熬粥米香浓、粥油厚,京东自营送得快,吃着也放心!”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张阿姨,如今是“承德山水”的常客。点开手机APP下单,次日就能收到真空包装的小米,曾经藏于燕山深处的“御用”农产品,如今成了首都市民家庭厨房的“日常味”。
2024年起,“承德山水”将电商突围作为数字化转型核心任务,围绕“建平台、拓渠道、育人才、优供应”主线攻坚,引入第三方专业电商企业,合资成立承德山水数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组建20人专业运营团队,构建“1+3+N”全域流量体系。在抖音、京东、微信视频号三大核心平台全年开展直播120场,京东店铺销售额同比增长65%,小红书品牌曝光量超500万次,带动关键词搜索量提升40%。
截至目前,“承德山水”已在拼多多、天猫、抖音等平台开设店铺31家,上架杂粮、休闲食品、调味品3大品类11款产品。人才培育同步跟进:2024年以来连续承办两届直播大赛,选拔本土直播人才;今年还将联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打造“电商实践基地”,计划实训学生1000人次,为品牌线上推广储备专业力量。
智联物流,破解农产品流通“成本难题”
在承德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内的仓储中心,工人们忙着将近2000单商品打包装车,发往全国各地。这个由承德山水数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搭建的仓储中心,引入美的集团旗下天津安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运维,从订单接收、分拣到打包,全程高效有序。
“以前自己做仓储物流,每单成本高、处理慢,现在和安得智联合作,综合物流成本每单降1元,时效还提升40%。”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高银说。作为首批合作客户,该公司借助“前端生产+中台云仓+末端配送”新模式,既减轻仓储压力,更依托安得智联覆盖全国99.1%乡镇的物流网络,将产品销往更远的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市域配送,力争采购成本同比降低10%、物流配送准时率提升30%,让城乡商品流通更顺畅。”承德山水数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纪嘉伟表示。
从引入全国优质供应链,到打通电商销售链路,再到构建智能物流体系,“承德山水”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让燕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更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如今,承德正以数字为笔,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从“山水好物”到“富民产业”的新篇章。
本网记者 李亚冰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