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丽莉 陈瑞平
火热七月,山城满目青翠,一片生机。
一份期待已久的喜悦回荡在城市山水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承德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这是衡量一座城市社会文明水平的综合性最高荣誉,“金字招牌”的取得让紫塞儿女的自豪与激动之情尽情绽放。
从2011年叩响提名城市大门,到2025年终于今朝圆梦,承德用14年的奋斗光阴为笔,在3.95万平方公里的紫塞大地上,开启了一场关乎城市品质与人民幸福的深刻变革,描绘出一幅以文明为元素的“锦绣图”。
时代新风,徐徐吹来;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从以“绣花”之功助城市蝶变,到建民生工程筑幸福“根基”;从志愿服务展文明新风,到文明之花遍开城乡,一城文明风,满目气象新,文明成为这座城市的最美底色。
高位推动
——一次同心同向的美好奔赴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长久之功。时光无言,以文明为刻度,标记这座城市前行的脚步。
2011年我市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拿到了“全国文明城市”入场券;2017年我市荣获首届“河北省文明城市”称号……一任接着一任干,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也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国文明城市是展示一个地方和区域外在形象的最佳窗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要让城市的环境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活力和潜力焕发出来,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之初,市委书记柴宝良在全市创建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如此强调。
市长王亚军在督导调研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时强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市委、市政府深知,文明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必须将千头万绪的创建工作转化为有序推进的“施工图”。
建立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总指挥长,13位分管或包联的bbin体育官网:和区委书记任分指挥长的“1+13”指挥体系;制定“指挥部负责、定期调度、点位出清、督导通报、考核奖惩”等6项工作制度,实施“6个1”工作举措,分兵把口、各负其责,上下联动、条块结合。
同时,制定实施《承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用活用好公园广场、电子显示屏等阵地载体,持续投放“文明承德 你我同行”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和景观小品,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每个板块都是主战场,每个部门都是主力军,每个市民都是主人翁,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奋勇争先,文明创建热潮此起彼伏,“一根线”织就“一张网”,“一条心”下活“一盘棋”,同心同向绣出了文明“锦绣图”。
上下合力
——一座崇德向善的温暖之城
“这讲课就像唠家常,有疑问随时问,特别解渴”“说的都是大实话,我们听得懂、记得牢”……用“土味儿话”取代传统“说教”,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蒲公英”宣讲团的宣讲很接地气,也备受百姓称赞。
2100余支宣讲队带着“习语金句”走街串巷,3.6万场方言土语的互动宣讲,《花开塞上 声进万家》在中宣部《时事报告》刊发,党的创新理论如蒲公英种子般播撒,在社区、机关、企业、校园等各地扎根,开出朵朵美丽的花,生生不息……
花开遍地的不仅有“蒲公英”宣讲团,还有遍布全“承”的“红马甲”,他们在“承传文明·德行天下”中行进,犹如满天繁星,闪闪发光,温暖了这座城市。
交通路口,他们扶老助幼,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社区楼宇,他们手拿垃圾夹、汗流浃背,对卫生死角重点清理;旅游景区,他们宣传服务、便民应急,让游客感受历史名城的“温度”……在大街小巷、社区市场,人们对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早已熟悉,他们成为城市最美的流动风景线。
志愿服务是文明城市的“温度计”,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3400余支,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万余场次,承德高新区滨河社区等5个单位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先进典型。
“拼了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37年深耕基层一线的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这也是我市首位获评全国道德模范的典型。
从建起免费养老院的“煤老板”丁玉龙、无偿献血22年的全国优秀志愿者鲍守坤等道德典型,到双桥区爱心志愿者协会、隆化县“爱心联盟”等道德群体,凡人善举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他们以真情温暖构建好人之城。
道德模范引发的“典型效应”正发展为“群体效应”,进而扩散为“社会效应”,我市大力培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范振喜等省以上先进典型1222人,居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光争气,城市道德底蕴愈加深厚。
人民至上
——一场永不止步的幸福接力
“家门口就能逛公园,还有这么多玩乐设施,晚上在这里边遛娃边散步,生活很是惬意!”微风徐徐,水波荡漾,在武烈河畔的儿童公园,市民刘亚丽笑称,城市公园让生活幸福感直线上升。
以少儿游乐为主题的儿童乐园、以休闲健身为主题的佟山公园、以现代动感为主题的幸福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在居民家门口拔地而起,“小而精”的“微公园”装点了城市容颜,也装满了市民生活的“微幸福”。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人民是城市永恒的主角,我市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筑牢民生“里子”,擦亮城市“面子”,让城市更加宜居,让群众安居乐业。
——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焕新”。武烈河、滦河沿岸“三山”“四桥”和水景观亮化实现全覆盖,13条主要路段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山体公园”“口袋公园”229个,创建河北省“美丽街区”3个、“精品街道”6条,中心城区新改建公交候车亭106个、公厕66座,实现了主城区公交全覆盖和“旱厕清零”。
——城市管理传递城市“温度”。落实“轻微不罚”“首违免罚”等包容制度,划定“地摊经济”“夜经济”区域24个,激活城市烟火气。旅游旺季60余个企事业单位免费对外开放停车场,累计免费停车4.5万余辆次,提升游客来承体验。
——民生工程“暖心”更“舒心”。连续三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超过80%,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84个,完成主城区5个集贸市场改造升级,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11399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4所、扩增学位2000余个,市图书馆、市殡仪馆、九华山大桥等一批群众呼吁多年的项目建成投用,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8年全省第一。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开发“承心办”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服务体系,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诉求4.1万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按时回复率和群众满意率保持98%以上。
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暖起来的承德,实现了从“颜值”到“气质”的全面提升,文明新风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吹到乡村的田间地头,城乡同频绘就全域文明新图景。
在平泉南五十家子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农家书屋里有他们的身影,诗词书画中有他们的梦想,“精神阵地”的建设让这里被誉为“驿站诗词小镇”,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
统筹市县乡阵地资源,我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实践所217个、实践站2636个,广泛开展“文明承德 志愿先行”“强基工程”“文明实践紫塞行”等系列活动10万余场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结对共建激活了城乡文明的“神经末梢”。2020年以来,327个市区直单位与247个社区农村、6所高校与11个县(市、区)结成对子,投入帮建资金5000余万元,及时解决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物业管理等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和关心事9.8万余件,昔日的“空心村”如今成了“文明村”。
从“党委领航”的顶层设计到“全域共建”的均衡发展,从“崇德向善”的价值引领到“民生温度”的持续提升,承德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文明创建之路。如今,文明新风如清泉活水,不仅滋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明是城市跳动的脉搏,始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深耕文明沃土,勾勒万千期许,这座浸润文明之光的城市,站在新的起点,正在向着更加璀璨的明天笃定前行。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